当你每天穿行在地铁之中,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。当列车逐渐加速行驶起来以后,在窗户外出现了不断社区灯箱广告变换的画面……不知道你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是怎么样一个心情,这是个黑科技吗?然而,这里面的原理,是两百年老祖宗们玩剩下的啦。
两百年前 老祖宗们发明了费纳奇镜
在 1832 年的冬天,比利时物理学家尤瑟夫·普拉托和奥地利数学家西蒙·史坦弗,几乎同时发明了费纳奇镜。
在最开始,费纳奇镜中往往把图案画在圆盘上,然后将其转动起来。透过具有均匀条带的狭缝装置,我们就可以看到动画效果了。这背后的原理也很简单,如果狭缝和图案转动频率相匹配,当人们透过一个狭缝位置,就可以依次看到后面每一帧的动画图样。利用视觉暂留,原本短暂的帧与帧之间的变化被人们通过“脑补”补上了。
1824 年,英国伦敦大学教授皮特·马克·罗葛特在他的研究中最先提出,“视觉暂留效应”的存在
视觉暂留效应又称余晖效应,是人眼具有的一种特殊性质,当我们的眼睛看物体时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,并由视神经输入大脑,当物体快速运动时,在实际的影像消失后,人眼能将其影像继续保留0.1-0.4秒,这就是视觉暂留。
2000年前的汉代 也应用了视觉暂留技术
关于视觉暂留的应用,早在2000年前的中国汉代便有了记载,走马灯是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工艺品。
灯内点上蜡烛,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,使轮轴转动,烛光将轮轴上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,图像便不断走动,南宋文人范成大曾写道,“映光鱼隐现,转影骑纵横”,走马灯的流传,很好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先进技术。早期的电影技术,也是基于视觉暂留效应的应用,通过缩短曝光时间进行连续摄影,拍出多张连续的照片,再以一定的速度将这些照片一次投影,便形成了动态的视觉效果。
公司名称:亚洲城亚洲唯一官方品牌
公司地址:武汉武昌区中南国际城D1-1703
咨询热线:18971558555
公司电话:027-87719938
邮箱:542321994@qq.com
扫一扫关注我们
手机站